首页 >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 第八百九十九章 次级战略运输机

我的书架

第八百九十九章 次级战略运输机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几位西亚和中东的军事观察员听了诺罗科夫的话这才意识到,似乎东方某大国这次的动作真的很快。

  从地震发生到第一架直升机抵达喀喇昆仑山附近的野战机场并满载救援物资向受灾严重的神仙湾哨所进发,前前后后才多长时间?

  4个小时还是6个小时来着?

  反正从凌晨发生地震,到了中午时分,三架运—15plus就已经从天而降,不但卸下来一架可适用于高原的通用型直升机,更是装载了大批的后勤保障设备、人员以及相当一部分救灾物资。

  当时负责装卸和救灾任务的空降兵动作太快了,加之那架神秘的高原直升机又太过耀眼,于是就跟粉丝见到自己的爱豆一样,一大帮军事观察员的目光全被那架直升机吸引过了。

  而今被诺罗科夫这么一提醒,巴基斯坦、伊朗等国的军事观察员猛然惊醒,这其中战略意义之大简直不言而喻。

  要知道运—15plus虽然性能优异,但终究只是一款轻型战术运输机,尽管采用了涡轮风扇发动机为动力,照比一般的涡轮螺旋桨动力要好上不少,航程上也能跟不少中型运输机比肩。

  但其最大起飞重量和载重量却是明显的短板,毕竟运输机和矿山上的载重卡车一样,载重越大越好,即便看似不灵活可到了关键时刻大载重量却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投送的力量越大。

  其他不论大半年前的那场大事件上,运—15plus便吃了载重量偏小的亏,加之数量又太少,无法成建制的投送重装力量,导致空降兵在当时的行动中颇为尴尬。

  而那次贴近实战化的大演习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不仅仅国内的相关人士看到,其他国家的专业机构同样注意到了里面的问题。

  尤其是运—15plus高不成低不就的表现,让不少对其感兴趣的国家变得踌躇起来,其中已经装备了12架运—15plus的巴基斯坦空军是最典型的,眼瞅着半年多前装备运—15plus的空降兵部队投送能力如此糟糕,巴基斯坦空军便暂停后续八架运—15plus的采购合同。

  理由是空军需要在评估,事实上却是对运—15plus实战化表现的不满。

  伊朗同样如此,当初其采购和租赁TRJ—500支线客机的时候,顺便看中了运—15plus,毕竟长期遭受域外某国禁运的伊朗,手头上的装备早已老化,特别是航空运输力量,亟待更新。

  而运—15plus无论是航程、载重量和灵活度都在当时称得上是优秀,于是当时的伊朗高级商务参赞巴迪亚便代表军方与腾飞集团另外签订了12架运—15plus运输机的采购合同,总价值为2.5亿美元。

  结果半年前的大事件后,伊朗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航空运输力量构成是不是有所偏颇,于是在接收了6架运—15plus后,果断的砍掉另外6架的订单。

  类似的国家还有很多,有的是如伊朗一样砍掉订单,有的则是含蓄的拖着就是不要,有的则是意向不错但就是觉得什么地方差了点儿火候迟迟迈不出最后一步。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他们对运—15plus的性能并不满意。

  然而此时此刻,看着那架神秘的高原直升机悬于喀喇昆仑山之上,野战机场上停的却是被他们认为性能不足的运—15plus。

  这说明什么?

  运—15plus已经从单一的陆上装备轻型战术运输机,成为一款可以兼顾重要航空装备运输的次级战略运输机。

  是的,咖位拔的就是这么的高。

  没办法,在当今世界上能够执行中型直升机远距离航空运输的运输机,掰着手指头数也就那么几个型号,且个顶个都是美国和前苏联才能够拥有的重型战略运输机。

  中型的战术运输机都不行,因为中型直升机因为技术和工艺方面的原因,高度普遍在4米以上,大大超过中型运输机的货舱高度。

  甚至有些直升机即便把螺旋桨和毂桨拆了也比大部分中型运输机的货仓要高。

  正因为如此,在当下的世界当中,能够执行直升机远距离航空运输任务的机型真的不多,而一般国家对这类装备更是连想的心都不敢有。

  没办法,那种重型战略运输机别说采购需要各种各样的刁难,就算买回来又怎么养呢?要知道这玩意个顶个都是吞金兽,维护成本之高甚至能把普通小国一年的国防预算吞得一干二净。

  然而就是这么一款众人想要却壁垒重重的好东西,却在一场发生在喀喇昆仑山口的地震中出现了历史性的逆转。

  运—15plus尽管不大,但却能装载中型通用直升机。

  要知道从降落到卸载,这些个军事观察员可是全程观摩的,尽管距离很远,但在望远镜的加持下,看得还算真切。

  想想当时那架神秘的高原直升机从机舱里缓缓移出来时,螺旋桨、毂桨、尾桨没有一处拆除,只是将液压起落架收起,螺旋桨向后折叠,尾桨向前折叠,犹如一架舰载直升机收纳一般,置于运—15plus机舱中。

  也正因为如此,刚刚卸下来的中型通用直升机才可以在极端的时间内完成起飞准备,并迅速投入救援任务。

  这要是螺旋桨、毂桨、尾桨为了将就机舱尺寸,全都拆喽,在平原地带还好,机务人员忙活一下就能搞定。

  问题是此时此地可是喀喇昆仑山,高原中的高原,且刚刚发生地震余震时有发生,想在这种环境下安装这些配件,就算再强的机务没个一两天的时间休想搞定,关键是安好了还要测试,还需要时间。

  可是现在,人家的直升机根本就不用这么麻烦,完全按照舰载直升机的形势来办,通电撑开起落架,打开螺旋桨,掀开尾桨,甚至连油料都不用管,飞行员上去启动就走,毫不拖泥带水。

  那一幕这些军事观察员们因为新装备的出现并未在意,如今被诺罗科夫一提醒,方才惊叹于运—15plus与中型直升机之间精准融合后的战略意义。

  想想在伊朗高原,巴基斯坦北部,运—15plus装载着具备高原起降能力的中型直升机进行前沿部署的话那对多任务执行能力绝对是质的提高。

  于是那位来自巴基斯坦的军事观察员皱着眉沉思了一会儿,然后煞有介事的点点头:“恩~~看来我们的运—15plus运输机的数量还是不足,还要增加一些,最起码要具备一次性能够成建制的运送6架中型通用直升机到任何有争议地点的能力才行。”
sitemap